查看原文
其他

丹喵:如何提高自己的创作力?

赵丹喵 爱予星球 2024-04-06
最近在社群里举办了写作工作坊。邀请10个小伙伴,用15天的形式,完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作品。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石墨文档写作页面,每天的写作内容,都会收到详细的编辑意见。
为了鼓励大家写作,我还突发奇想建立了啦啦队机制。因为写作工作坊的名额远远供不应求(每天看10篇小作文已经是我个人精力极限啦),没能参加工作坊的都可以报名当啦啦队。于是啦啦队报了将近50个人,每个写作者都分配了4-5个啦啦队。每天的写作页面,都有主理人点评区和啦啦队留言区。
这样进行了两三天以后,我记得那天晚上是我跟乌龟在墨西哥的最后一天,我们一边吃着海鲜饭和大汉堡,我一边又一拍脑门,想了一个啦啦队的激励机制——积分榜!给自己队友留言计1分,给其他队留言计2分,每日主理人选出一个最走心留言计3分。写作工作坊结束后,啦啦队排名前3可以自动进入下一期写作工作坊,如果没准备好写作也可以兑换一次1v1深度对话(社群内的另一个活动)。
记得之前在《2023,开启人生无限游戏(上)》里写过,无限游戏里也是可以有竞争的,只不过竞争不是为了输赢,而是为了增加游戏本身的乐趣。积分榜和啦啦队的作用也是如此,通过给所有参与者创造游戏氛围,鼓励每个人都投入到写作这项充满乐趣的游戏里。
目前写作工作坊进行了一半,我们见证了爱予星球成立以来影响最深刻、氛围感最强、社群连结最多的一次活动……有人第一次对陌生人剖开内心,每天上千字的更新分享自己走过人生谷底的经历,并在写作中重新看到和疗愈了自己;有人第一次进行短故事写作,被大家疯狂夸“爽文女主文笔”(是真的很强),打开了专业写作者的天赋,三言两语勾勒出自己辞职前后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变化;有人根据自己多年人生经验,坦诚给社群里的年轻女性分享谈恋爱和找男朋友的技巧,如何观察、如何调整心态、如何一步步走向亲密,活像一本可以做畅销书的“恋爱手册”。
啦啦队们也非常给力。几乎每天的更新下面,都有一大串啦啦队的留言。
分享一些深深触动到我的:
“谢谢你愿意写自己的脆弱。这种暴露是对读者善意的确认,对同类的坦诚敞开,也是对自己的安慰。”
“文字真的是有魔力的,我的心完全被你的文字和表述方式捉住了,吸引住了。犹如在一个夕阳余晖,夜光初上的傍晚,注视着一望无际,泛起波光粼粼的一大片清澈的湖水。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,有一个让心可以安静下来的夕栖之地。”
“看完了眼睛有点湿润,也唤起了自己的记忆。虽然是叙述式的,字里行间都表达着爱。像空气如影随形,爸爸对你的爱已经成了你的一部分,能感受到你也很爱他,你就是爱!”
我想,在这个互联网的世界里,我们真的创造了一个在传播爱,给予爱的小小星球。





每天陪伴大家写作的时候,我也产生了很多关于“创作力”的感想。
创作力的本质是什么呢?可能有一种很经典的说法是“生命力的流动”,是不设限的将自己感受到的都毫无保留的交代出去。
但创作的目的是什么?仅仅是自我表达吗?那流水账日记跟文学艺术之间的区别又在哪里?
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连接。将自身的感受转化为一个媒介和一种载体,通过大众可以理解的信息符号形式,达到“一个灵魂理解另一个灵魂”的目的。所以谈论创作这件事,必须要去谈论观察者的审视眼光,自我的表达和他人的理解是左右两个象限,创作力在中间

这两个象限是左右制衡且互相矛盾的。过度的自我表达,完全忽视他人的想法,闭着眼睛去创造的人,除非是真正的天才,仅靠自身那源源不断的艺术才华就可以创造出超越时代的作品,否则产生的作品大概率属于平庸,夹杂不清的思想,过度宣泄的情绪,很难真正引起读者共情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提高创作力最重要的是拿到有效反馈。
那过度关注大众眼光会发生什么?有可能会开始“什么火写什么”,只是输出,不是“创作”。作品是获得其他标的物的工具。获得流量,获得钱,获得名气。创作不再是为了爱,而像是一份工作。很容易丧失初心和乐趣。
创作者不应该去看市场上苹果梨子橘子桃子什么卖的火,而是要先仔仔细细了解自家的土壤、水源和天气。一个人只能创造自己“是”的东西。只有先从自己“是什么”出发,创作这件事情才能说得上有意义。
过度关注大众眼光的另一个结果,就是彻彻底底的无法产出,陷入自我批判和自我怀疑的深渊。写了一半怒气发作全部删掉的草稿,剪完全部就差上字幕又如论如何都不敢发出去的vlog……内化了世界对自己的评判,让恐惧压倒了创作。
所以,聊创作这件事,像走钢丝的舞者,既要聊自我表达,又要聊大众眼光。可能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:
1、如何在保持自我表达流动性的前提下,创造出能够连接大众的作品?
2、如何在接受反馈和批评的情况下,不失去与自己的连接和创作的乐趣?
我想从五个角度来聊一聊:与自我连接的感觉、支持和反馈机制、吸收营养、连续流动和创作力跃迁、处理好底层恐惧




1、与自我连接的感觉
我花了很多年才意识到,找到那种“正确的”创作的感觉有多重要。那是介于封闭和迎合之间的一种平衡感。
封闭的感觉,常常来自于我对自己的作品有太高的期待。读了一本书,内心大呼卧槽牛批,想着我一定写出一个震撼心灵的书评,在脑子里打了很多草稿。可当我摩拳擦掌坐到电脑前时,写了几句感觉不对,一种巨大的厌恶感传来,对自己有很多失望。一个字也写不下去。
迎合的感觉,经常发生在几年前我很喜欢“蹭热点”的时候。一个新闻热点发生,我看到大众有困惑、有情绪,有一个无意识的力量,让我意识到如果抓住它能赢得巨大的关注。这个力量催生着我去形成观点和表达,我会一边敲字一边手都在抖。迎合的感觉催生的创造,我后来才意识到,会无意识的暴露我很多的恐惧、贪婪和傲慢。这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创造。
那封闭和迎合的中间是什么?是在当下这一刻, 放下了对作品的全部期待。我不知道它会完成到什么样子,不知道它能有多大的影响,甚至不知道我能否完成它。但这都没关系,我现在有灵感,就坐下写一写,享受思想变成文字,为了装点思想,从感官和记忆抓取比喻的美妙。
我管这叫“流动”的感觉。写作只是为了当下这一刻流动的感受本身。
找到这种感觉,很需要放过自己。尽量不要带着目的性去写,连自我成长的目的也不要有。可以从写日记的感觉开始。对着空白文档,表达今日的思考和心情。
感到卡顿就停下来,闭上眼睛呼吸一会儿,看看心里困住自己的恐惧是什么,是对自己的期待吗?是害怕别人的眼光吗?看到那个恐惧,在心里轻轻说,我看见你了,现在我把你放下。
长期来言,写作肯定是有目的的。在下面一条也会讲到,创作者必须获得反馈才能成长。但在进入每天的创作状态时,可以试着进入当下,抛开杂念和期待,用最放松和自然的状态开始流动。
有时当我打算开始写作时,比起想着“还有一个小时就得写作了”,我会回忆一下上一次这样流动的感觉,思维自然流淌的喜悦,在文字中看见自己的惊喜,这种感受一出现,今日的创作时间就不再是一种压力,而是一个让我迫不及待要进入的状态。

2、支持和反馈机制
仅仅能与自我连接,并不一定能创作出好的作品。创作不仅仅是流动,还有雕琢的部分。雕琢涉及比较和评判,这是没办法的事,同样的信息、场景和故事,就是有更好的表达方法。明白自己的作品还不够好,还需要雕琢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难免需要承担一些压力。
所以支持和反馈体系就很重要。注意这里不是支持体系和反馈体系,而是同一个体系,同时达到了支持和反馈的效果。如果反馈者不注意支持,很有可能变成打压和批判。如果支持者只是一味的鼓励,也无法促进创作者的进步。
我们在写作工作坊里就试图创造这样一个体系。啦啦队负责支持,主理人负责反馈。在给反馈的时候,我也会很小心的尽量给出支持,好的地方要夸,不好的地方要温柔的鼓励(“也许可以尝试一下……”)。如果有几天反馈给的太多,感受到大家写作积极性不够了,就会分享一些温柔的鼓励、如何度过内在瓶颈的小帖士,来一些情绪马杀鸡。
如果没有找到这种体系的条件,就要自己创造一个。比如说和信任的朋友建立创作互助小组,约定要给彼此真实的反馈,但也要夸夸做得好的地方。
我和乌龟之间也在逐渐找到这种默契。早几年我写完大长文,总是一篇word文档发过去,内心可能就俩字“夸我”。后来我渐渐知道了在创作里收集反馈的重要性,可每次问他“我写的哪里不好”,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。我才意识到,原来给反馈的人也是会有压力的!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人,很担心自己提了可以改进的对方,会惹对方生气。
后来我学会了,word文档给他,连哄带骗请他花半个小时,一字一句的看,通过添加注解,就说他的真实反应就可以。比如这句写得好,能看到画面了,很有感觉。这段不太懂,读起来有点晕,好像有点逻辑矛盾。不需要给我打个总分,我也没有要表扬和批评,就告诉我你的真实感受就好。
小乌龟这样注解完的文字,我拿过来一看,发现真的有用。有些表达他不说,我没发现居然会引人不适,或则自相矛盾。被他夸写得好的地方,心里也舒服。这一来一回一中和,文章能改的更好,自己的情绪也照顾到了,实在妙哉。
我学到的是,给出有支持性的反馈,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会的事情。创作者想要寻找这样的反馈,需要自己去创造和培养。可以把自己带入别人的角度——如果让你给一个作品反馈,你需要获得什么样的指导和鼓励,才能写出让对方有收获的建议?

3、吸收营养
支持和反馈机制,只能让你把已有的创作变得更好。可创作的灵感从哪里产生?我们要创作怎样的文字?有什么样的创作方式?
这里涉及的是一个创作者的学习问题。
有一句话说,所有的创作都开始于模仿。你被一个作品深深的打动,也想要能够创作出同样的力量。莫言在采访里也说过,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来说,模仿不是耻辱,而是一个捷径。鲁迅的《狂人日记》也是来自于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。
但问题是,如何模仿。我在小红书上见到过讲写作的博主,会一字一句的拆分央视黄金文案,并给出自己的仿写。这种机械的小练习确实会让文字看起来有模有样。可那些更抽象的问题如何模仿?情节设计,语言风格,叙述能力,这些要怎么模仿?
或者说,抱着模仿的心态,真的对创作有帮助吗?我在剪视频时遇到过这个阶段。翻遍网站上当红的视频博主,发现做短视频的方式有无数种,有逗比的有严肃的,有精致的有粗糙的,似乎做成什么样子都能火。我要去模仿谁?更难的是,想着去模仿的时候,我开始对自己有很多的审视和怀疑,觉得这世界上已经有那么多独特和精彩的作品了,我能创作的又有什么区别吗……
还是要从思维练习开始。关键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。我最近学到的是,别想着去模仿,去吸收。带着好奇,惊讶,放松,宽容去看你觉得能打动你的作品。可以稍微想一下它为什么好,不愿意想也没事,相信它好的部分,你都已经接收到了。
这真的是一个玄学。你要先允许自己的系统被打开,去吸收营养,感受到那些作品背后的能量。但同时也要有稳定的内核。在打开和吸收的同时,不会因为冲击和比较开启自我怀疑
内核越稳,能从这种放松的、好奇的吸收状态,得到的营养就越多。要相信,这些营养都会转化成创作的源泉。

4、连续流动和能力跃迁
有了一两个作品之后,即使短暂享受到了创作的喜悦,作品发出去后,又会陷入比较的循环。还没什么人点赞。人家做的也没我好啊,怎么冲到了榜单第一名。天啊今天上首页这个做的太好了,跟人家一比我太弱了。这些内耗又会让人失去了“与自我连接”的状态,继续流动不起来……
这里要回答的问题是:
其实,如果创作者真的已经成功找到过一次流动的感觉,知道那种美妙的无限游戏是什么样子的,在理论上应该可以理解,创作的本质就是不停的流动出去。
只要连续进入这种流动状态,一定会迎来创作力的跃迁
我经历过很多次这种跃迁的瞬间。往往是一个主题拿过来,发现对比上次写这样的话题,头脑多了更清晰的框架,能更加轻松找到合适的词汇,写作的节奏感也更好,能够很轻松编织出长短句。以前写作只是涓涓细流,忽然有一次就变成了江河湖水涛涛巨浪。落笔结束我就有那种笃定感。这次,成了!
我发现甚至不用去思考如何提高写作水平。只要一直写,大量读,在轻松与流动的状态下,欣赏文字的美妙,体验创作的快乐,我的潜意识就不知不觉在让我更擅长写作这件事
脑神经科学里说,人类思维的真正奥秘在于模式识别。智慧的本质,就是大量模式+大量经验的组合,积累的认知模式越多,就拥有越强大的直觉决策能力。
那创作的关键也在于此。什么样的元素组合,能以同样的信息效率,给读者带来最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?在一个稳定且放松的系统下,不断吸收,不断流动,不断尝试。积累经验,收获反馈,重复模式。只要状态对,方向对,持续积累下去,获得创作力的跃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……
能跃迁到哪,取决于个人天赋,可能不好说。估计我这个写作水平,跃迁一辈子也变不成马尔克斯和村上春树。但那又怎么样呢?我享受流动的过程,带着开放和好奇去吸收伟大作品里的营养,在不断流动中看到自己变得更好。这辈子能玩创作这个游戏,很值得。
创作就是自己跟自己的无限游戏啊。

5、处理好底层恐惧
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走过的坑——曾经无意识为了财富和名气去创作,最后完全走偏的故事。
我和乌龟在2020年初开了视频账号,卯足了劲儿做了大半年的视频,然后在身心俱疲中彻底对做视频失去了信心。过了很久之后我才意识到,问题出在心态这里。
那时候疫情刚开始,我们看到了远程工作的巨大可能性,想在工作之外试着开展一个不用坐班的副业,于是盯上了短视频。当时的想法其实也很合逻辑,如果能做出流量,那就可以全球旅居,走到哪拍到哪,不用上班,自由自在,还能赚钱,岂不美哉?
谁知就是这种底层心态,导致短视频尝试折戟而归。
因为想赚钱,渴望成功,心态崩得贼紧,做每期视频时都拼命驱赶自己。技术上盲目模仿和追求一些极致的细节,花了很多功夫,过了很久后才意识到对表达的真正效率毫无帮助。选题上迎合想象中的市场,做了很多自己不是真正想讲的东西,感到厌烦和失去兴趣。最终流量没有,创作的热情彻底崩盘。
你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热爱去创作,宇宙看的明明白白,谁也骗不了谁。越是想吸引,内在越是匮乏。匮乏感阻碍流动,导致动作变形,也无法真的带着好奇去吸收营养,对待负面反馈也会尤其敏感,前面说的四条提高创作力的技巧都无法实现。
到了去年,我又开始尝试剪短视频了。
从结果上看,比3年前开始做视频还惨。3年前为了迎合市场,做了很多心理和干货类的选题,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流量。如今我想根据自己真正的兴趣,做生活类和旅行类的视频,播放量惨不忍睹……但是,我是流动的!我开始享受从拍到剪的每一秒钟,整个过程让我投入、专注、喜悦。
因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状态,不再让恐惧驱动自己去创作,而是投入到尝试一种新的表达形式的过程之中,起码这一次,视频创作对我来说是可持续的。从去年11月到现在,我已经剪了十几个视频,尽管知道自己差的还很远,但依然有持续尝试的动力和渴望。
我学到的是,提高自己的创作力,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底层恐惧。但如何处理恐惧,并没有绝对的公式。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只能修心。内观冥想自我觉察,只有踏踏实实在这条路走下去,才能敏锐的捕捉到自己感受和情绪的变化,控制住混乱的思想,在回归中道的清明上,清清楚楚看到——我是谁,我为了什么而创作
如果你是一个想要认真走上“创作”这条路,尤其想通过自媒体创作,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路的人,请一定要照顾好自己。你才是最重要的。不要为了作品而牺牲你当下的感觉。当你咬牙牺牲的时候,作品本身也是变形的。
可以把“创作”当作一条通往自己的路。感受自己的表达力,突破他人审视的眼光找到自己,处理好自我批判并持续流动,在流量和财富的压力下保持初心……在创作中,你原有的恐惧和限制都会暴露出来,这也是释放能量和开启跃迁的机会。
认真对待创作,一边创作一边修心,你会进一步“成为自己”,宇宙的爱也会通过你这个透明管道,变成能够照亮千千万万灵魂的伟大作品。


**一个小通知**


之前有很多人在留言区和后台问我们,如何才能加入爱予星球的内测群。想很抱歉的跟大家说一下,因为我们几个时间精力的问题,目前没有办法再容纳更多人啦!所以现在正式关闭爱予星球的内测通道。感谢大家的理解~


我们现在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服务好社群内部的用户,测试出多种形式的工作坊/茶话会/深度对话活动,尽快把线上社群的全套流程设计出来,并通过纳新和培训让这个体系能扩张出去并运转起来。因此就决定暂时不花精力在审核入群问卷和添加新成员上啦。


非常非常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!可以继续关注我们,在社群正式变成可以扩张运转的产品以前,我们会有不定期的工作坊/课程测试/直播活动,大家可以一起来玩。:)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